Stellar(XLM)是一种加密货币,旨在让跨境汇款变得更快、更便宜、更便捷。它为Stellar网络提供支持,这是一种区块链平台,连接银行、支付系统和个人,实现无缝的货币兑换和交易。与传统系统可能缓慢且昂贵不同,Stellar允许用户在几秒钟内转移价值,无论是美元、欧元还是加密货币。XLM,也被称为Lumens,在网络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促进交易和防止垃圾信息来发挥作用。Stellar对欠缺银行服务的地区的人们、需要高效支付解决方案的企业或任何希望简化全球资金转移的人来说特别有用。凭借其对金融包容性和创新的关注,XLM是一个更加互联和公平的金融未来的基石。
XLM币(中文常称恒星币,英文全称为Stellar Lumens)是恒星网络(Stellar)的原生功能型代币,由Ripple联合创始人Jed McCaleb于2014年发起,主打低成本跨境支付与金融普惠,致力于为全球未被银行服务覆盖的人群提供去中心化金融解决方案。
| 核心信息 | 详情 |
|---|---|
| 中文名 | 恒星币(英文全称:Stellar Lumens,简称:XLM币) |
| 所属网络 | 恒星网络(Stellar Network,去中心化开源支付协议) |
| 发行总量 | 固定5000亿枚,初始发行时分配给基金会、合作伙伴及社区,每年通胀率1%用于生态激励 |
| 共识机制 | 联邦拜占庭协议(FBA),通过节点信任列表实现快速共识,交易确认时间约3-5秒 |
| 诞生时间 | 2014年由Jed McCaleb创立,2015年正式发布,前身为Ripple协议的分支项目 |
| 核心技术 | 恒星共识协议(SCP)、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资产锚定机制、跨链互操作协议 |
| 主要用途 | 支付网络交易手续费、作为跨币种兑换的中间媒介、质押参与网络治理、资产发行基础 |
| 主要交易所 | OKX、Binance、Coinbase、Kraken、Huobi等全球主流平台 |
| 生态特色 | 聚焦金融普惠,与多家公益组织、支付机构合作,支持法币与加密货币的低成本兑换 |
| 核心优势 | 低交易成本(几乎免费)、快速确认、高扩展性、支持多资产类型(法币、加密货币、商品等) |
XLM的核心价值在于支撑恒星网络的跨境支付与资产交换功能,其独特的共识机制与低成本特性使其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高效桥梁。恒星网络通过锚定资产机制,允许用户在链上发行与法币1:1挂钩的数字资产,大幅降低了跨境汇款的门槛与成本,尤其在新兴市场的金融普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A: XLM 币中文名为 “恒星币”,是恒星网络(Stellar)的原生功能型代币,用于支撑网络交易、治理与资产发行。
A: XLM 是恒星网络的核心代币,依托恒星共识协议(SCP)运行,主打低成本、高速跨境支付,可用于支付交易手续费、发行锚定资产(如法币代币)及参与网络治理。
A: 有固定发行总量,共 5000 亿枚,其中约 1900 亿枚在流通,剩余部分由恒星发展基金会(SDF)持有,通过生态激励、公益项目等方式逐步释放,无增发机制。
A: 采用恒星共识协议(SCP),无需挖矿,交易确认时间约 3-5 秒,手续费极低(通常仅 0.00001 XLM);支持多资产发行与跨链兑换,兼容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
A: 可在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如币安、Coinbase)购买;也可通过恒星网络生态活动(如基金会空投、开发者激励)获取;还能接受他人转账或参与平台推广活动获得。
A: 两者均侧重跨境支付,但 XLM 更强调普惠金融,支持个人与小型机构低成本接入;XRP 早期侧重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XLM 共识机制(SCP)去中心化程度高于 XRP 的瑞波共识协议。
A: 手续费极低且固定,每笔交易仅需 0.00001 XLM,几乎可忽略不计,且不随网络拥堵程度变化,适合小额、高频的跨境转账与日常交易场景。
A: 用户可在恒星网络上发行锚定资产(如锚定美元的 USDC、锚定黄金的数字资产),发行时需抵押一定数量 XLM 作为信用背书,资产流通依托恒星网络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A: 受加密货币市场整体波动影响大,价格起伏剧烈;恒星网络生态成熟度落后于 ETH、Solana 等公链;部分地区对跨境支付类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A: 核心场景包括跨境个人转账(如海外务工人员汇款)、小型企业跨境贸易结算、去中心化资产兑换(依托恒星 DEX),还用于公益捐赠(如向欠发达地区转账援助资金)。